☼ 歡迎光臨!麻煩把跟文章無關的留言(或問題)留在留言板,請勿用注音文,謝謝。科學相關文章或交流歡迎到臉書頁(見右欄)。

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我去一家牛肉麵店吃麵,吃完結帳完要走的時候,一位短髮戴著眼鏡,大概五十幾來歲的婦人叫住我,「喂,你怎麼可以 A 老闆的錢。」她說。

『我沒有阿。』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紀錄一下最近的一些感想。

1. 當一個人堅持己見的時候,你說他冥頑不靈、鐵板一塊,而不是誇他有原則;當一個人因為接受或認同別人的觀點而改變原本的想法時,卻被說是牆頭草,沒有自己的原則和中心思想,而不是被稱讚有開放的心胸,能夠廣納建言。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應該不少人有後悔的經驗吧,後悔特價的時候沒立刻買,結果想買的時候減價沒了。(咦?)人類的後悔是由 orbitofrontal cortex (OFC) 控制的,OFC 受傷失能的人不會有後悔的情緒,也不會對事情做不好的打算 [1]。那,動物有後悔的情緒嗎?動物的 OFC 被認為是用來做決定(decision-making)和學習的,在做決定這方面,OFC 的功能是判斷做怎樣的決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動物腦部的另一個區塊 ventral striatum (vStr) 也被認為有同樣的功能,判斷該做什麼樣的決定比較好。

[Nature] Behavior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regret in rat decision-making on a neuroeconomic task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在臉書上看到朋友轉一些似是而非的科學(相關)新聞,尤其是那種「研究顯示吃 XX 會致癌」、「吃太多 XX 食物會 OO」或是「多吃 XX 可幫助 OO」的文章,都想回「你求證了嗎?沒有的話請勿亂轉,以免散佈錯誤資訊」,或是「沒 paper 沒真相,請查原本 paper 確認後再轉」。台灣新聞很多都只有「研究顯示...」,但是什麼研究也沒講,要不就是有講,但報導的內容是另一回事,其實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台灣,只是台灣媒體的問題比較嚴重,這裡想介紹大家看這則 TED 演講,看看新聞是怎麼產出錯誤的資訊誤導民眾。


文章標籤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下雜誌最近拍的這一部影片《志氣,為人才而戰》裡面,訪問了不同產業和不同國家的發展方式,非常值得參考和讓人好好省思,到底台灣的問題出在哪裡?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台灣的產業現況,讓它升級,邁向全世界?這部片分為四部分,《志氣》本身分成上、下兩集,外加童子賢和林飛帆的《跨世代對談》,還有最後的名人迴響篇。


文章標籤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以為以柯P的身份來說,應該不會有什麼太大的爭議,但看來我錯很大,沒想到的是連一些社運份子和律師團都對他有意見。先不管他和民進黨之間的關係,我想談一些觀點上的爭議。就我在網路上觀察到的,支不支持柯文哲大致可從他們的背景區分,社會人文背景的很多不支持柯,理工背景的大多支持柯,商學的比較特別較難區分。社運人士和律師團對他的一些觀點有疑慮,他們似乎比較中意顧律師和馮光遠,因為他們都有參加社會運動,表示他們的觀點和看法是一致的,這點可以理解。會支持柯文哲的,似乎多是醫生和學理工的,因為我也是學偏理工的,在看那些爭議時有種「可能學人文的和學理工的看事情的角度真的有差吧」的感覺。

我覺得啦,學社會人文的看事情的時候容易把情感放進去,學理工的則是可以抽開情感的部分,以科學或實證的角度就事論事。也許會有人說,律師也是就事論事阿,但是法律還是免不了要加入情、理兩部分,情理法三者很難分開,如果只講法,什麼都依法行政,就會變成馬英九。但是科學不是不包括情、理嗎?那這樣會不會變成不講情理呢?我個人是覺得「科學」和「情理法」是兩件事,兩者並不衝突,不管有沒有情、理,都不會影響到結果。舉例來說,如果你感冒了去看醫生,醫生對你這個人的看法會改變「你已經感冒了」這件事嗎?或是會因為他喜歡你,你的感冒就會自己好起來,他討厭你,你的感冒就變得治不好嗎?對醫生來說,情感上他可以喜歡你或討厭你,或對你根本沒感覺,但就事論事的話,你就是個病人,他的責任就是治療,情感和病情(或和治療)之間並不衝突。因此,對一件事情,可以有個人情感上的觀點,也可以完全抽出情感,以客觀的角度去看,但不管是從哪方面去看,都不會改變「事實」的本身。

文章標籤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決定把關於柯文哲的東西獨立成一篇,因為在網路上看到一些不同的聲音,但我覺得這些東西柯P其實在一些演講和專訪裡都有講過,也許有些人看過聽過還是覺得有爭議,但也許有些人根本沒看過聽過,就只是透過新聞媒體來做評斷,這不是現代公民應該有的素養。我覺得在評斷一個人之前,應該要先深入了解他,也許有人在社運或學運場合與柯P有幾面之緣,但應該還是沒有他的朋友、學生或同事了解他這個人。因此,身為一個現代公民又是選民的你們,除了透過新聞媒體去了解這個人,是否應該更全面的去了解呢?

先說我不是選民,因為在馬英九當選後很失望,所以很久沒看台灣新聞了,因此之前對柯P的認識只限於「很厲害的台大醫生」和「葉克膜」,我媽之前興沖沖的聽他的演講,說柯文哲說了什麼的等等,我也只是「喔」的一聲然後默默飄走,之前台大愛滋病移植的事件也是知道個大概而已,柯P在裡面扮演什麼角色,其實我媽跟我說了後我也忘了。他說要出來選台北市長的時候,我那時心裡想的是「不要吧,你行嗎?你好好當醫生就好了,當醫生才能真的救到人,不要去沾染政治的一身腥,那麼厲害的醫生進入台灣亂七八糟的政壇真是太浪費了。」但是當我看過他在科技橘 OrangeTech 所受的專訪和在淡大的北市六大願景的演講後,我整個大改觀,也開始對他這個人有興趣,便找了所有我能找到有關他的文章、專訪和演講來看。

文章標籤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聽到一個演講,講者說,典型台灣人有個特性,就是遇到不對或不公平的事情,不會像歐美國家的人民一樣去反抗,而是會擔心自己分不到一杯羹,或是也想要從中分到一點利益,例如不公平的 18%,很多台灣人不會去反這件事,反而會叫小孩去考公務員。國民黨就是看透典型台灣人的這個特性,所以每次選舉都會贏,江宜樺這兩天說的話,不就是這樣嗎?批評馬政府的人就吃自己,乖乖聽話的才有糖吃。

這也是典型的台灣教育阿,所以台灣人被教育成不管對不對,只能聽話接受,不能批判和思辨,學校教育完全忽略了最重要的 critical thinking 這一塊,但是歐美教育最重視的是這一塊,難怪台灣永遠比不上人家。

文章標籤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果然選舉要到了,什麼爛招都出來,國民黨的這影片也太機車了吧!想利用媒體巨獸來製造藍綠對決?

請陳述真相好嘛?請問在國會裡國民黨過半,國民黨立委又屈服於黨紀、只從黨意(馬意)不從民意的情況下,他們若是硬要過不利於人民的法案條例,在野黨除了霸佔主席台來杯葛外,他們還能幹麻?難道就什麼都不做讓惡法或爛條例通過嘛?

文章標籤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運過後一個多月,台灣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事,有令人生氣的、震驚的、無奈的、令人感到欣慰的,情緒很複雜,本來想說學運之後就不再看任何台灣新聞的,但這些學生和 NGO 團體為台灣所做的種種深耕讓人無法不關心,但也看更加看清楚了國民黨和馬政府的醜惡嘴臉,還沒清醒的台灣人,你們能醒醒嘛?政客們,你們能不要再那麼自私自利嗎?


文章標籤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