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 Cell Neuron 看到這一篇美國西北大學教授 Dr. Raman 寫的文章 "How to Be a Graduate Advisee",覺得滿有意思的,在念研究所的可以參考。在大學最後一年,已經一腳踏進來,另一腳還在猶疑要不要踏進來的也可以看看。已經踏進來走到一半,不知道能不能繼續走下去,也沒勇氣走別條路的看了以後也許會有新方向。文章裡面有提到幾點我覺得可以讓在研究領域的人思考看看的,其他的有些我覺得應該大家都知道,例如每個人適合的教授和指導方式不一樣,認識自己後再去找適合自己的之類的,所以有興趣的再自己看全文吧。


On Doing Science (在做科學上)

The science you are doing is the real thing: 你現在在做的就是真正的科學,若有結果出來是可以發表的,即使只是大四的一個小 project。通常加拿大的大四學生可以修一堂整年的研究計劃課,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修的,要成績夠也要有教授願意指導你,通常教授會給的多是研究生主要計畫的 side project,是有自己的 hypothesis,順利的話一年可以做出來,甚至可以發表在期刊論文中,對於以後申請研究所或 funding 和獎學金,甚至找工作等等都會有幫助。雖然不需要每天全天都到實驗室,但是那就是真實的研究生活,如果你以後要繼續走研究這條路,大四時期的研究經驗其實就已經是未來可預見的研究生活了,所以想做研究的話,大四的時候可以修這堂課來看看,有的學生修了以後就發現這不是他要的。(然後就改唸醫學院?)

Do not get yourself accustomed to failure: 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我常常會忘記(羞)。記得以前大四的指導教授說過一句話 -- "Research is 99% of failure and 1% of luck." 那時在場聽的人都深有同感阿,我想大多做研究的人也有這個感覺吧。研究最讓人沮喪的地方就是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失敗的,然後再一點一點 troubleshooting,想辦法用不同的方法去證明你的理論是對的,或去了解生命的奧秘(我是說真的,不是在說什麼口號阿),也因為太常失敗了,一不注意就習慣了,然後某天才突然發現怎麼努力了這麼久好像還是在原地踏步,這時候就是你該認真思考的時候了,是不是你的 troubleshooting 有問題,該多看看期刊論文了,或是該找人聊聊。

"The worst thing that can happen to you scientifically is to get used to going into the lab, doing a procedure in a fixed way, getting no useful result, and going home, with the sense that that is all that science is. You must see movement on your research, not necessarily as daily data, but as a sense that what you did today gets you closer to an outcome. Stasis is your enemy; movement is your friend."

當你發現你做了好久都沒有得到有用的結果的時候,就該好好警醒自己一下是不是不小心習慣失敗了。

Don’t worry about worrying: 會緊張是好事,表示你有在警惕自己,你有在用心面對挑戰,無須為自己會緊張而煩惱。

Use your resources: 資源不只是物質或金錢上的,和指導教授、同學或實驗室的其他成員的聊天討論是,Journal Club 也是(如果你沒多餘的精力找其他和自己研究不甚相關的輪文來看,參加 JC 是很好逼自己吸收新資訊的管道),seminar 更是(通常系上每個禮拜都會有一場),也許透過這些交流會意外發現解決實驗困境的方法。

Pay attention to unusual: 如果你覺得你的實驗結果哪裡怪怪的,那就是哪個地方真的有問題。要避免這個情況發生,就是在設計實驗的時候清楚了解你做這個實驗的目的是什麼,你預期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可能的其它結果是什麼,這樣當出現不是你要的結果的時候,就比較能夠知道是哪裡出問題。(但根據我的經驗,最常遇到的就是出現不是你預期的結果就算了,而且最該死的是那個結果還是你解釋不出來的,偏偏又問天無語,然後就卡住了。)


On Advisors and Mentorship (在指導上)

Remember that you are interviewing all the time: 這點比較困難,因為隨時隨地都當成自己在面試也太緊繃了,不過至少在做報告和 presentation 上面多做點準備吧,不要人家的問題一問三不知,尤其自己的研究還不知道的話,那真的會給人不好的印象吧。其他大概就是多和人討論交流,至少要做出熱心助人、願意花時間幫人家 troubleshooting 的形象吧,就算是假掰也是有助益的。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get inspired: 這點是指看到實驗室其他成員的成功,要見賢思齊,一間實驗室裡成功是會傳染的,在那個環境氛圍裡,你自然就會變得和大家一樣。而你的成功是實驗室的,實驗室的成功也是你的,怎麼說呢?一間實驗室會有成就,必是大家創造出來的,大家都發了好 paper,於是造就了實驗室的好名聲,而實驗室的好名聲,也等於是證明自己是個好咖,懂吧?不然大家為何想要擠進有名氣的實驗室呢?就好像大家想擠進名校的心理一樣,圖的不就是「阿,你是那間實驗室出來的,那一定很厲害囉!」這個評價吧。


On Perspective on the Scientific Life (在科學這條路上)

Hold your ideals: 莫忘初衷,想想你為什麼會想念研究所或想當科學家,你想從中得到或學習到什麼?你得到或學到了嗎?如果沒有,就做些什麼讓自己更好繼而得到你想到的。

Maintain your humanity: 研究生活是不可能固定朝九晚五的,我想大家都同意吧!但好處是它是彈性的,你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實驗時間。重要的是工作的時間認真工作,剩下的時間也不要忘了認真生活。(不管哪個行業都該如此吧!)

Become a scholar: 多唸、多思考、多討論,審慎分析後再做決定。(套它的話也許比較清楚︰"Being a scholar involves learning to reflect deeply before making decisions, evaluating facts and weighing evidence, considering other points of view with minimal bias, and not picking what is gratifying in the moment but selecting what is adaptive in the long run, both for yourself and for others.")

Never be afraid to change your mind in the face of new evidence: 這點我覺得是最難的。科學研究是很多變的,如我之前所說的,很多時候出來的結果不是你要的,或是你無法解釋的,但是作者說,別害怕,"It isn't the end of the world." (那不是世界末日阿~) (只是芥末日而已) (這個當頭耍冷是...?) (阿阿對不起,忍不住就....)

講是這樣講,當面臨到畢業的壓力,尤其是博士研究,我在那個當下覺得那就是世界末日阿阿阿~ 畢竟畢不了業要怎麼辦?那麼多年的時間不就完了嗎?說真的很想哭阿~ (不要跟我說只有我想哭,我才不信!)

作者想說的是,也許那不是你要的結果,但那也是一個結果(套句我前老闆遇到這個情形常說的話 -- "It is what it is."),也許在你仔細分析之後會發現那是個意想不到的新發現。(作者真樂觀阿~) (能繼續做研究還能當上教授的都很樂觀吧?例如我前老闆....)

"Listen to what the data are telling you, even if it is not what you expect."

如果不是你預期的結果但帶給你新發現,那就不要害怕去改變你的方向,這是作者想說的。然後他也說了,這也可以應用到其他方面,例如你發現這個實驗室不適合你,那就換一個,以後你會感謝自己做了這個決定;如果你覺得有比唸博士對你未來更好的事,那就去做。(這是我在唸博士期間最想做的事啊,只可惜我還沒找到那是什麼事就匆匆忙忙結束了,但是肯定有!) (其實我那時很想改做服務業阿,只是找不到方向,又不敢冒險換條路走(畢竟我的一技之長就只有做實驗阿),我是俗辣,嗚嗚~) (其實現在還是滿想找個 part-time 的服務業嘗試看看的,搞不好更適合我啊,誰知道呢~) (結果只是實驗室待悶了想來個大爆炸?)


最後,想以過來人的經驗跟想(或考慮)踏進這條不歸路的人說︰在連一腳都還沒踏進來之前,先找一間實驗室認真做一個 project 試試看,如果真的覺得好玩再進來,怎樣叫覺得好玩?就是你每天都想進實驗室,看看你今天有沒有辦法成功證明你的假設,你有足夠的熱情去讓一次次的失敗和沮喪給消磨,你會想唸很多 papers 只是為了想要尋求可能的解答。如果不是這樣,你就再多想想吧。博士這條路,沒事還是不要隨便進來比較好,因為花的不只是金錢,還有時間,而且花了那麼多時間畢不畢得了業還不知道,尤其是在最後一年,如果還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你真的會覺得那是世界末日,而不是只是芥末日。(作者的樂觀也許在博士研究的前兩年還會有,到後面兩年就樂觀不起來了,但是如果你是個極度樂觀的人,那你也許是適合做研究的例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