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最近拍的這一部影片《志氣,為人才而戰》裡面,訪問了不同產業和不同國家的發展方式,非常值得參考和讓人好好省思,到底台灣的問題出在哪裡?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台灣的產業現況,讓它升級,邁向全世界?這部片分為四部分,《志氣》本身分成上、下兩集,外加童子賢和林飛帆的《跨世代對談》,還有最後的名人迴響篇。



第一段是訪問 MIT 校友,也是 IOH (Inovation Open House) 公益平台創辦人莊智超,「這就像一個搶椅子的比賽,二到這四年的趨勢開始,其他各國還是更強力地,他們可能市場更大,或是政府更努力的推動,所以他們搶椅子比較兇,那我們還是維持原來的動力,或許也沒有那麼有意願,所以我們就沒有搶那麼多的椅子。」

「其實,台灣留學生減少的現象不只發生在美國,根據統計,台灣全球留學生的人數,從零八年已經一路下滑。」

「為什麼搶椅子這麼重要呢?它可能關乎的是台灣的生存。」

莊智超:「搶椅子重要,我覺得對台灣來說很重要,今天要去賣全世界各國的話,我們一定要知道各國需要什麼東西,所以變成是搶這個椅子就是你得到一個像是觀察席這樣。OK,我真的融入到這些人的生活,我真的知道他們可能生活缺什麼,我可以 offer 那些東西,所以我回台灣之後,可能我想要創業,我覺得這個是我可以做的事情。」

「攤開贊助名單,這些主要金主可以買下專人進駐實驗室,三百六十五天緊盯研究趨勢的門票,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都來了。」

「李務熙(MIT Media Lab 畢業生)每年都接待台灣企業來訪,但贊助名單上台灣以多年缺席。他說,各國中三星最可怕,因為他們不只是獵物,還獵才。.... 原來,同樣要由硬轉軟,產業轉型的南韓企業,已經開始人才連根拔起的行動,而其實搶人大戰發生在波士頓的每個校園,台灣的海外學子早已是囊中物。」

MIT Media Lab (媒體實驗室)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實驗室,匯集著全球的菁英,但由影片可看到,各國企業都積極地和學校合作,在校園內搶人才,但獨缺台灣企業。其中一幕是記者問學生「想回台灣的公司工作的請舉手」,只有兩位舉手,其他人則一片沉默。

接著下一幕,「我覺得其實這才是最重要的,就是影響國家競爭力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不論有多少 MIT 的學生,如果留在美國的話,然後變成拿綠卡、變成美國人的話,那實在是就是這樣子而已,就算是全部人都是變成 MIT 的學生,也沒有太大的幫助。」MIT 台灣學生會前會長施易昌說。

「覺得回不去的舉手。」記者問。全部人都舉手。

「關鍵真的只是錢嗎?」記者再問。

「不只,錢跟產業。」
「適合的職位。」
「還有產業的方向,我們可以做的方向就變得更有限。」
「台灣適合 PhD 的工作可能就台積電有而已。」
「那我要說,我做的跟生物有關的,那如果只有台積電有機會的話,我要去哪裡?」

「我自己也很難過為什麼不回去,因為我從小... 可能我不是在美國唸書,我從小公立學校然後台大,都是拿人民的納稅錢,然後繳我的學費,可是我最後沒有辦法回去,反過來想是為什麼培養出了這些人,然後讓他回不去?明明就是這些錢.... 就是你知道要培養這些人,可是培養完之後下一步是什麼?」MIT 台灣學生會前會長蔡博安說。

這才是問題所在阿,馬政府不知道是看不到,還是視而不見。

台灣需要的是和「全世界」接軌,而不是和中國。
台灣沒進步是因為沒和「全世界」接軌,而不是因為沒和中國。
台灣留學生在「全世界」的比例下降,是因為選擇去中國吧?(不用學英文或其他外文阿)
台灣不是沒人才,是因為沒就業平台。(海外人才回不了台灣)
台灣沒進步是因為很多產業沒放眼「全世界」,只著眼於中國。
這幾年超越台灣的國家,都是和「全世界」搶椅子,台灣卻放棄全世界只選擇中國。

台灣人需要的是放眼「全世界」,而不是只有中國。

我一直覺得,只選擇中國,才是沒競爭力的表現。

馬政府帶頭待在「舒適圈」不肯出來,還指責大家沒去中國就是沒競爭力,整天只會喊「小確幸」的政府,是有什麼競爭力?!

(看那些不會日文的駐日代表就知道了,以後只跟中國來往,所有官員都不用學外文,真輕鬆阿哈哈,沒競爭力和害怕跟「全世界」競爭的馬政府官員。拚經濟也是,靠中國就好了,我們不用自己去其他國家拚,真輕鬆阿哈哈,沒競爭力的馬政府。當其他國家的企業都往全世界搶市場的時候,台灣的某些企業就只想靠中國,那些不敢跟「全世界」競爭卻又愛靠北年輕人沒競爭力的企業是怎樣?當中國自己都往全世界發展的時候,馬政府就只想投機取巧的只想靠中國,全台灣最沒競爭力的就是馬政府自己。)





台灣難得的有遠見的企業和其管理者。

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那這些年輕的小朋友們,他從高中開始然後到大學,如果透過這個過程,他可以把自己當作說他是很有專業水平的,很專業水準的製造工程師,而不是說一般的什麼操作員,尤其我們現在是全球布局,服務的對象還有競爭對手,都是在工業先進國家,尤其是日本跟德國,如果上銀科技不這麼下這麼大的苦心的話,這個技術傳承是不容易的。」

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覺得從教育單位來看,政府應該思考這一點。我們很強調一點,就是學校不是職業訓練所,但是它有責任提供學生很好的基礎教育跟專業的知識,真正 detail 的訓練應該來自企業界,企業家呢,必須要為未來的三五年、十年來規劃,你人才要怎麼培養?未來人才從哪裡來?」







感謝天下雜誌費心費力做這部影片。










arrow
arrow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