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比較長的,但還滿有趣的。




PICTURE IMPERFECT
Like a flawed painting, our self-image suffers from poor perspective: we consistently overestimate our skills and overlook our flaws 

By David Dunning, Chip Heath and Jerry M. Suls

Abstruct

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以我們對自己的技能、知識和個人特質等的認知為基礎來做上千的決定。但是大多數的人會過分自信於自己的能力,在 "self-rating" 或 "self-assessment" 時會認為自己是 "above average",但事實上並沒有。

"The average person claims to be "above-average" -- an idea that defies statistical possibility."
"...in deed, other people can often foresee an individual's outcomes better than that person can."

Swelled Heads

"People also show in many different ways how they hold inflated views of their expertise, skills, and character."

裡面舉了很多有趣的例子和統計。在 1976-1977 有一個近一百萬高中生的問卷調查,有 70% 的人認為自己有 "over-average" 的領導能力,只有 2% 的人認為自己是 "below-average",與人相處的能力則是幾乎全部的人都自認為至少有 average,60% 的人認為自己是前 10%,25% 的人則認為自己是 "TOP 1%"。不只是只有學生有這種 "above-average effects",騎摩托車的人認為自己比騎腳踏車的人不容易發生車禍,商業領導者相信他的公司比其他一般的公司更可有能成功。

我想在美國的社會比較多這種例子,在台灣可能比較少,因為在教育上是傾向打壓式,而不是鼓勵式。不過現在有些七、八年級生可能跟美國有得比了,有時候看電視節目裡看到那些七、八年級講話,會在心裡面 OS:天阿,這種程度哪來那麼大的自信阿。是生活圈裡都是這種程度的人,沒跟其他正常水準的人比較過嗎?難道他不知道比他厲害的人一堆嗎?有自信是很好的,但是他們的自信(unduly confident)已經太超過,超過到他們不覺得自己其實需要改進的空間還很多。

"Individuals also demonstrate inflated estimates of self when they assess how quickly they will complete tasks, a phenomenon known as the planning fallacy."

另外的例子是大部分的大專生會比他們預計的時間晚三個禮拜完成他們的工作,會比「最壞的打算」晚一個禮拜。相似的在加拿大,大部分的人相信他們今年會比以前早一個禮拜報好稅,但是事實上還是跟往年拖到一樣晚才報。

這好像常常發生,每次都想說我這次一定要提早做完什麼事,不要到最後才趕的要死,結果到最後發現期限過了還沒做完。

"Indeed, even when people are most confident, that conviction is no guarantee of accuracy."

另外有個研究顯示,對他們的答案有百分之百把握的大專生,仍然是每五次會有一次答案是錯的。

What goes wrong?

有兩個情況會造成錯誤的自我評估(self-assessment):over-average effects 和 overprediction。

"People often do not have the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necessary to adequately assess how their competence stacks up ... and the most incompetent are frequently the most prone to err in their personal judgment."

能力不足者(incompetent individuals)會有兩個問題:他們的不足會讓他們犯錯,而且讓他們沒辦法認知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做出錯誤的決定和選擇。

"Several studies have now demonstrated that incompetent individuals fail to show how much insight into their deficiencies."

一個研究調查顯示,程度在最後 25% 的大專生在學科考試上,在走出考試房的時候普遍會認為他們表現的比絕大部分的同學好。

"Perhaps most fundamentally, success in certain spheres is harder to define than in others."

另一個研究發現,人們通常只會很模糊的說他們比其他人好,但沒辦法清楚的解釋說他們哪裡比較好。舉例來說,大多數人會說「我的工作能力比其他人好」,可是卻講不出哪裡比較好。在歐美的社會,這種時候都需要清楚的舉例說明,所謂「比較好」是說:做事情效率比其他人好?比其他人準時上班?犯的錯誤比其他人少?…等等之類的。

"Although humans naturally like to see how they stack up, people also misjudge their skills in relation to others by ignoring crucial information or by focusing exclusively on themselves."

另外提到的是—人們在和其他人比較的時候,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裡面舉的例子是當在問騎車的人,跟其他人比起來他騎得有多好,他會著重在他騎車都沒有出過問題來顯示他騎的不錯,但是他忽略了一點:也許大多數的人跟他一樣,騎車都沒有出過問題,並不是只有他而已。也許在為能完成某件事而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時候,會產生一個盲點,忘了也許其他人也能完成這件事。

當你無法完成某件事的時候,也許別人也無法完成。能夠做到大家都做不到的事,那才是真正的厲害。想到以前老爸常跟我們說:「別人做得到的,你能做得到。別人做不到的,你也要能做得到。」雖然知道那是一個目標,但是做到是不容易的,畢竟我不是天才阿!如果真的可以做到這樣,我也想呀~不要說 TOP 1%,保守說也有 TOP 10% 吧!當然,朝這個目標努力是一定要的。

"This egocentrism leads people to make irrational choices."



Playing Doctor

這個小框框裡頭是說錯誤的自我評估(flawed self-assessment)會有什麼影響,以及要怎麼避免。

裡面舉的例子是說,這種情況通常會讓人對自己的健康有不實際的樂觀(unrealistic optimism),當人們覺得自己不會得到感冒,就不去打預防針。有些高血壓患者會認為自己可以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血壓會高,所以就不按時吃藥,這些可能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有兩個方法可以避免這種不實際的樂觀,第一個是 "personalized feedback" (不知道要怎麼翻成中文),它的例子是對心臟病患者做的問卷,研究者要他們評估自己可能發病的機率,而實際上的機率是經過個人的年齡、血壓等等因素計算出來的。二到四個禮拜後,病人會收到跟其他同年齡性別的人比較後,計算出來的實際病發機率(feedback)。病人收到資料後半年,再做一次問卷,會發現原來那些「樂觀」的病人,變得比較「實際」,也就是比較不會樂觀的以為自己的有病發的一天。

第二的方法是針對 "motivational basis of unrealistic optimism" (一樣不會翻)。兩千年的一個實驗顯示:看過 AIDS 警告片的人會比沒看過片子的人覺得自己更有可能處於危險,而在實驗後拿比較多的保險套。



"Your actual behavior depends on any number of situational features you are not in a position to know until you are actually in the moment"

很多事情沒有發生時,也許會想好說你要怎樣,或你將要怎樣,其實當你不是真的在那個當下,很多事都是說不準的,因為會有很多因素影響你的決定。

"People make overly confident predictions about their future behavior because they fail to correct for the fact that such important details of future situations are often unknown or unpredictable."

裡面舉的例子是說:辦公室工作者在午餐後說,他們下禮拜下午的時候會想要吃點健康的點心,像是水果之類的,而不吃一些垃圾食物,可是當下個禮拜來臨的時候,事實上比起水果,他們還是比較想吃高卡路里的垃圾食物。人們無法預測未來的情緒或心情會怎麼影響他們那時的行為或決定。



Tough Job

之前說過,要避免 "flawed self-assessment" 的一個辦法是 "feedback",但是這是很難做到的(費時又費力),尤其是在高位者。

工作者通常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他們可能不知道他們實際的表現是怎樣,而管理者也可能避免給予建議,因為可能會造成不愉快。相反的,工作者很少會自己去要求別人對他們的表現給予意見,因為怕被罵或是因此自尊心受損。

那要怎樣讓工作者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呢?這裡舉了微軟的例子,它的幫助是會把一件複雜的任務分成小小的幾個部份。在 1995 的一個研究裡,一個管理者解釋: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當你問一個人要多長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任務,他也許會說一個月,然後你問,「那一個月有 22 個工作天,你打算在那 22 天裡做哪 22 件事?」這時候他就會說,「喔,那可能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要把一件工作分成 22 個部份,他才會發現說工作量其實比他想像的還要多。

這個解釋我覺得很有意思。以後做事情前,可以先把事情分成很多小部份,再決定要怎麼做,也許做起來會比較有效率。



當人們在預測或決定以後要(或可能)做什麼時,要先問自己,之前怎麼做的,有什麼是以前發生過,現在需要列入考慮的。舉例來說,一個調查顯示,當學生被問需要多久時間來完成(工作等),他們會猜說應該會在期限前四天完成,而再問他們以前做同樣事情的時候,花多久完成?他們說到期限前一天才完成。而事實上,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他們還是到前一天才做完。

其實這種事好像人人都會發生,而且常常會發生。方法也許是先對自己的能力足夠的認知,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會造成你以為五天就能完成的事,實際上卻花了你十天才完成。如果依照五天來做計劃的話,整個事情不是延遲了五天才完成?

當然,這是一個 "tough job",不過我想要做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