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一下最近的一些感想。
1. 當一個人堅持己見的時候,你說他冥頑不靈、鐵板一塊,而不是誇他有原則;當一個人因為接受或認同別人的觀點而改變原本的想法時,卻被說是牆頭草,沒有自己的原則和中心思想,而不是被稱讚有開放的心胸,能夠廣納建言。
不管再怎麼做,都無法讓所有人認同你。
2. 每個人都有黑白兩面,每件事也都有正反兩面,很容易依自己看到的那一面各自表述,要自我提醒那不是全部,才不會以偏概全。
3. 只單純地相信一個人或一個面向的說法是最輕鬆容易的,但也是最危險的,而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是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的。
要做到理性中立客觀其實很不容易。
4. 沒有絕對的理性中立客觀,只有自以為的李姓中壢客倌。
5. 多慮的人總為事情做最壞的打算和準備,以防止悲劇的發生。樂天的人總覺得沒那麼衰,悲劇不會發生。樂天的人笑多慮的人是個傻子,認為他們做了一堆無謂的準備,殊不知悲劇沒發生是因為被多慮的人所做的準備給擋下來了。
多慮的人不介意做個多慮的人,但或許同時也覺得樂天無知的人不但坐享其成,又得了便宜還賣乖。
有些問題沒發生不代表它們不存在,只是有人在問題發生前就先幫你解決了。
6. 會不會有一天,當你一覺醒來,發現你以前所信仰的,不管是價值或觀念,都是錯的?或者是當你一覺醒來,發現自己以前所相信的,其實都是謊言?原來一直以來都活在一個不知道是自己編造的,還是別人為你編造的另一個世界?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應該會很崩潰吧,因為發現原來自己活得像個神經病。
7. 哲學的價值在功利主義的眼裡大概連一本小學課本都不如。它看似不重要,卻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幫助我們不輕易迷失在社會紛亂的訊息和價值觀中。
有些東西的價值不是顯而易見的,但不代表它們一點也不重要。
==
台灣社會對哲學有種錯誤的認知,認為那是在唸一些虛無飄渺的東西。直到在大學修了一堂哲學通識,才發現不是那回事,哲學其實是一堆邏輯思考。在不認識它以前你以為它不重要,但它卻是社會和科學進步的推手。(這點可以從博士的英文是 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看出來。PhD 並不是指哲學博士,而是所有的博士,不管是物理博士、化學博士、生化博士或是其他博士,都是叫 Doctor of Philosophy。)
☼ 歡迎光臨!麻煩把跟文章無關的留言(或問題)留在留言板,請勿用注音文,謝謝。科學相關文章或交流歡迎到臉書頁(見右欄)。
- Sep 05 Fri 2014 11:40
迷失。迷思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